1989年,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(UBC)教学新一轮我国诗篇史课程。叶先生从《诗经》讲起,至李贺完毕,用一学期时刻体系地叙说了先秦至唐朝诗篇史。
《草地》周刊开设“迦陵讲堂”专栏,刊发悉数课程精要。本次推送为第二十课,剖析王昌龄七言绝句的感发力气。
首发:8月12日《新华每日电讯》草地周刊原标题《七绝圣手王昌龄 诗吟边塞动古今》
作者:叶嘉莹教学
于家慧、陈学聪收拾
张海涛审校
王昌龄这个作者,前史上关于他生平的材料很少,所以咱们暂时不介绍王昌龄,而是直接把他的诗跟李白的诗来做个比较。
2000年,叶嘉莹先生在澳门中华诗词世界研讨会上。南开大学供图王昌龄的七言绝句
现在咱们来看王昌龄的《长信秋词》。“奉帚黎明金殿开,且将团扇共徜徉。”“奉”是“捧”的意思,“奉帚”便是手里拿着扫帚。“黎明”,天刚刚亮的时分。“金殿”是长信宫的宫廷。由于赵飞燕得到汉成帝的宠爱,班婕妤失宠。赵飞燕是我国古代一个有名的美人。古代有两个有名的美人,一个是以瘦知名的赵飞燕,她身段十分修长,能够在掌中跳舞——这当然是风闻;还有一个是杨玉环,她比较胖,也很美。所以人美或不美,不在于胖瘦。由于赵飞燕,班婕妤失掉了皇帝的宠爱,被打发到长信宫。长信宫是太后的居处,班婕妤便是去服侍太后,像使女相同,所以她早晨要洒扫。
咱们讲过,我国古代要“怨而不怒,哀而不伤”。你看她没有直接说我很仇恨,我失掉宠爱了。她假托前史故事,说“且将团扇共徜徉”,我现在就像这把扇子相同。我国古人常用“蘼芜路断”,“捐”便是扔掉,“见”表明被迫。到了秋天,用不到扇子了,就被扔掉。我国古代的女子没有独立的身份和工作,“以色事人,色衰则爱弛”。有更年青更美丽的女子了,容颜衰老了,男人对她的爱就懈怠了,“弛”便是懈怠。她说我就如同秋扇相同,“且将团扇共徜徉”,手里拿着这把扇子在宫廷之中徜徉。她被弃的爱情,彻底是借着扇子的喻托来写的。
麻布绣团扇。新华社记者丁洪法摄“玉颜不及寒鸦色”,我尽管很美丽,但是我觉得我皎白的美丽的容颜,还比不上丑恶的乌鸦的色彩。为什么?由于乌鸦“犹带昭阳日影来”。“昭阳”是其时赵飞燕寓居的当地,皇帝每天都跟赵飞燕在昭阳宫中。她说我还赶不上乌鸦呢,由于乌鸦还能够飞到昭阳宫,还能够立在殿角上,还能够得到那儿太阳的照射。这里有我国文化传统的语码。“日”在我国古代,是君主的形象。写怨情,它是含蓄的、弯曲的,说的是太阳的影子,借咏的是君象,都用喻托,没有直言,是这首诗的特征。
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很有名。他的生平咱们知道的不多,他是一个在官吏方面十分不满意的人,尽管考中了进士,但是从来没有时机在中央政府当官,都是在外地做很小的官。他从前做过江宁县县尉,后来还被贬到龙标县做县尉。龙标很远,在今日的湖南洪江市,唐朝的时分,湖南一些当地还很荒僻。像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,写了《永州八记》表明他的悲痛和不满意。
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去做县尉的时分,李太白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送给他——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。我国古代以右为上,以左为下。“左迁”便是向下贬官。“迁”是职务的搬运,职务降下去了,就叫“左迁”。
我现在讲王昌龄的七言绝句,也倒回来再讲李太白的七言绝句。咱们原本是由李太白的闺怨诗,讲到王昌龄的宫怨诗,这是从内容的联想上讲过来的。而现在咱们讲王昌龄的七言绝句,再讲回李太白,这是从方式上来讲的。他们两个人都以七言绝句著称,其时唐朝人说七言绝句写得最好的两个人,一个是李太白,一个是王昌龄。现在咱们便是多方面比较,看他们内容类似的时分,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;方式类似的时分,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。你要知道七言绝句很短,总共只需四句诗。而四句诗,要传达出一种感发的力气,里边要有爱情,也借着外在的现象形象。“物色之动,心亦摇焉。”由外及内,外物影响到心里,是兴。心里有爱情,用外在形象来做比方,是比。“玉颜不及寒鸦色,犹带昭阳日影来”,这个是比,是心里边先有怨情,然后假借着团扇,假借着乌鸦来写。
王昌龄与李太白的不同
我常常以为,诗篇的评赏才干,是从比较得来的。假设你从来没有读过诗,你遽然见到一首诗,怎样知道是好诗仍是坏诗呢?所以诗的评赏才干,是从比较得来的,并且比较的诗最好类似。英文和中文的诗相差很远,很难比较。同样是中文诗,同样是七言绝句,同样是怨情诗,那么你能够比较。我以为李太白真的是归于天才。你能够看到,王昌龄这首诗未尝欠好,但是他有一种“做意”,便是有心在做。但是真实榜首等的好诗,古人有句成语,“满心而发,肆口而成”,是说你心里充满了爱情,不是造出来的,它像瀑布相同,必定要流出来,你挡不住。“肆口”,便是打开口就流出来,不是通过许多组织做作、思虑考虑。
李太白这首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,说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,写得很好,是写暮春的风景。我讲王昌龄的《长信秋词》,没有什么可发挥的,由于它本身潜藏的可发挥的当地不多。但是我每次讲李太白都能够发挥,你就知道不同在哪里。表面上看,如同王昌龄的意思更丰厚,由于有那么多故事、寄予、比方在里边。王昌龄那首诗,我顶多能够把它的典故、比方讲一讲,讲完就没有了。但是李太白否则,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。南唐中主问冯延巳:“吹皱一池春水,干卿何事?”“杨花落尽”跟“子规啼”与“王昌龄被贬”有何相干?所以这是很妙的一件工作,许多好诗就好在这里,是他自己“物色之动,心亦摇焉”,是他心里的一种感发,不是做作出来的。你说有什么相关?我说那是暮春的时节,所以杨花柳絮都飘落了。
漫天飘动的杨絮。新华社发春天的时分我还很古怪,咱们学校有许多柳树,但是我没有看见杨花。在我国北方,每逢春天的时分,你看《红楼梦》上所写的杨花词,“一团团、逐对成毬”。我在辅仁大学念书的时分,教室在恭王府,宅院里有四棵垂柳,每逢暮春三月,咱们在讲堂上讲书,一团一团的柳絮飞来飞去,有时分就滚进来。
李太白说“杨花落尽”,杨花都飞完了,那真是暮春。当杨花彻底落尽的时分,子规鸟就叫了。传闻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号。杜鹃鸟在不同的文化布景有不同的传说。在西洋文化布景下,关于杜鹃的传说,是男女之间的爱情、妒忌、第三者。但是我国的杜鹃鸟,有我国的文化传统。
我国的杜鹃鸟是什么文化传统呢?一个就像李商隐的一句诗,“望帝春心托杜鹃”,李白当然不会用李商隐的诗,李商隐是晚唐时分的,还没出世呢。李商隐跟李太白,当他们用到杜鹃的时分,都会联想到同一个前史故事。我国有一个神话传说,杜鹃鸟是望帝的灵魂。望帝是古代蜀国的一个皇帝,他后来失掉了他的国家,并且他平生做了一件值得懊悔的工作,他跟一个臣子的妻子发生了联系,后来他觉得很惭愧,就把他的国家让给这个臣子,自己就退位然后死去了。所以他带着失国的悲痛,带着自己平生的差错、罪恶的懊悔,是这样一种爱情。他身后灵魂化成了杜鹃鸟。李商隐说,我的这种爱情,就像望帝的春心,便是他的一种多情的心。传闻望帝身后化为杜鹃,每年春天他都啼叫,一向叫到流出血来。到死,这种丢失的、懊悔的、多情的爱情都没有改动。所以杜鹃有这样一个传说,多情的、啼血的,带着这么深入的悲恨的爱情。这是杜鹃在我国文化上的code(语码)。这是榜首个联想。
第二个联想出于楚辞,“恐鹈鴂之先鸣兮,使夫百草为之不芳。”这是《离骚》里的话,春天的花当然是美丽的,鹈鴂是暮春时分叫的一种鸟,他说我常常忧虑鹈鴂这么早就叫了,它叫的时分,百草千花都凋谢了,春天就过去了。就由于这个鸟的叫,百草不芳了。这是很妙的。他真的是写景,并且景是实际中的景,真的是暮春时节,真的有杨花飘落,真的听见子规鸟叫了。
子规鸟还有第三个联想。榜首个联想是神话上的联想,关于望帝灵魂的联想。第二个联想是楚辞《离骚》上的联想。第三个联想是什么呢?是杜鹃鸟的啼声,传闻声响是“不如归去,不如归去”。
你看李白用了杜鹃的语码,在我国的文化布景下给咱们这么丰厚的联想。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写得很好,岁月的不行往复,春天夸姣的消逝,并且带了这样的人世悲恨,说全部夸姣都被炸毁,说脱离自己的家国没有办法回来。李白并没有说王昌龄你被贬了我很怜惜,我很悲痛,只说了一句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。但是在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的时节跟现象之中,我听见你这么有诗才的人被贬谪,我的慨叹是怎样样,没有说,但是全部的慨叹都在其间。
你要知道,王昌龄尽管是官吏很不满意,但是他作诗的才干,是咱们所公认的,跟李白、高适、王之涣都是好朋友。其时有一个传说,叫做“旗亭画壁”。有一天,王昌龄、高适、王之涣聚在一同,到一个小酒店喝酒,这时外面进来一群歌女。他们作诗都很有名,都以为自己做得好,往常谁也不服气,就说等下这些歌女要歌唱,咱们看一看,谁的诗被唱得最多,便是谁的诗最盛行最受欢迎。歌女就唱了,榜首首是王昌龄的,再一首是高适的……王之涣的一向没有唱。王之涣就说,你看这些歌女中心,最美丽的女孩子还没有唱,一般的人只唱一般的著作,假设这个最美的女孩子歌唱,就必定唱我的诗。咱们就等着,这个最美丽的女孩,公然开口是王之涣的诗,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。盛唐的七言绝句很有特征,真是情形相生,情形交融。那种感发的力气,带着现象的形象传达出来。这是七言绝句在盛唐一个特其他效果。而李白跟王昌龄是里边最有名的两个人。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,不到10首,但是的确有超卓的著作。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便是其间一首。
黄河刘家峡。新华社发(史有东摄)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很好。他有很好的诗才,并且结交了这么多有名的诗人。当他们听到王昌龄被贬官,不只李太白写诗表明了怜惜,其他作者也写了。这么有天才的一个人竟然被贬,下场还很惨。王昌龄被贬到湖南,天宝之乱时,他想要回到故土。走在半路上,在安徽邻近被杀死了。有人以为他的七言绝句比李太白还好,称他为“诗中的皇帝”。
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,我传闻他被贬到龙标,龙标在哪里?在五溪之外那么悠远的当地。湖南的武陵有五条溪流,雄溪、满溪、无溪、酉溪、辰溪,极言其悠远。“我寄愁心与明月”,我为你而哀愁、迷惘,我怎样样表达我对你的关怀?我把由于你被贬官而发生的愁恨之心,都跟着天上的明月——李太白最喜欢说月亮,那么光亮那么皎白,它的光芒照得那么悠远。“随风直到夜郎西”,我的身体不能去,但是我的爱情我的心能够跟着风一向到夜郎西,到你地点的当地去。“夜郎”大约在现在的贵州桐梓邻近。咱们说七言绝句那么短,要传达出感发,所以要有爱情跟现象的结合。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,杨花的落,子规的啼,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,天上的明月,大自然的风,他是用各种形象,会集起来体现一种感发的力气。
王昌龄的闺怨诗
咱们回来再看王昌龄的诗,这是他很有名的一首诗,标题便是《闺怨》。咱们方才讲的《长信秋词》,归于“宫怨”,宫中女子的怨情。“闺怨”是一般闺房之中女子的怨情。
咱们来念一下:“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忽见陌头柳树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”你要知道,少妇对老公的想念之情应该特别激烈。假设是没成婚的少女,她还没有夫妻之情的阅历,所以她不大懂;假设是年岁大了,那么她这份爱情就冷漠下去,没有那么激烈了。所以少妇的想念爱情才是激烈的。“闺中少妇不知愁”,原本这个闺中的少妇,她想念的爱情还没有觉悟,她还没有感知到想念之情的激烈。“春日凝妆上翠楼”,“春日”,咱们看王昌龄的诗,他所用的字也带着感发的效果。李商隐的诗,“飒飒春风细雨来”,“春心莫共花争发”。春天便是全部动物、植物、爱情都觉悟的时节。“凝妆”,便是严妆,很精美的化装。春天的时分,这个少妇,不光严妆,还“上翠楼”。这首诗的每个字,它的形象,它叙说的口吻,它的语句,它的结构都是有效果的。
这个女孩子,一个“春”代表着爱情的觉悟。“凝妆”一方面是写她的美丽,而化装,文化传统上也给你联想。我国古代说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说女子的美丽,她化很夸姣的妆,是为“悦己者”。他没说这个女子关于爱情的寻求,可“春日”是爱情的觉悟,“凝妆”是关于赏识的等待,感发的力气是这样培养出来的。
“上翠楼”代表一种向外的寻求,还使咱们联想到《古诗十九首》里的一首诗,“盈盈楼上女,皎皎当窗牖”。有一个美丽的女子,这样光彩照人,站在楼上的窗口前。这个女子也是严妆——“娥娥红粉妆”,并且成心有心显露她皎白的美丽的双手——“纤纤出素手”。后边就说了,为什么这个女子不甘心孤寂,为什么要上楼,为什么要站在窗口,为什么要把她那样美丽的容貌放在窗口给人家看?由于这个女子,“昔为倡家女”,原本是一个歌舞倡家的女子。但是现在呢,“今为荡子妇”,嫁给一个荡子做妻子,倡家的女子是不甘孤寂的,总是有许多男人环绕她赞许她。而她现在结了婚,只需一个男人,仍是个荡子,还走出去不回来了。“荡子行不归”,荡子远行就不回来了,所以这个女子就说了,“空床难独守”,我觉得很孤寂,孤寂守空房。这是写一个女子不甘孤寂的爱情的觉悟。
王昌龄这首诗,就暗示了这种爱情。“忽见陌头柳树色”,遽然间看见,“陌”是小路,“陌头”便是路旁边,遽然看见路旁边的柳树都绿了,这么美丽的春天。春天应该跟所爱的人在一同,赏识良辰美景,但是没有。“悔教夫婿觅封侯”,她懊悔了,说为什么把老公放走去当官了,封侯是功业,她的老公为了寻求功业就没有回来。这是很有名的一首诗,春天来了,看到柳树绿了,引起想念思念的一种爱情。
一只小鸟停留在柳树枝上。新华社发(汪普林摄)王昌龄的边塞诗好在哪里
王昌龄所写的是边塞风景,以及边塞的战士——他们的日子跟他们的爱情。他写的边塞诗有七言绝句,也写五言的古体诗,标题都叫做《参军行》。别的还有一种体式,在边塞诗里边很盛行,便是七言的古体方式,而用七言的古体方式来写边塞的日子和爱情,是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。他们边塞诗写得好的,有特征的,往往是七言古体的方式。这不单是方式上不同,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方式上比较矮小,所以比较重视抒发,是以爱情来感动读者。七言绝句有很严厉的格律,平仄是确认的。而七言古体篇幅比较长,字数没有约束,方式比较自在。这一类体裁的诗篇,就适合于铺陈叙说。
内容跟方式必定是有密切联系的。王昌龄写七言绝句,大约便是爱情跟现象交相感应,发生一种兴发,让人读了今后也感触一种力气,它所传达的是最基本、最精华的。绝句由于方式矮小,传达的是最基本的、原始的感动力气,是情形交感带着兴发的一种力气。可七言古体诗呢,由于篇幅比较长,就要铺陈,要叙说。事实上关于边塞的风景,写得更详细、更实际、更细心的,是七言古体的方式。
边塞诗之所以在唐朝特别昌盛,一个是由于其时社会布景,唐朝有许多战役;还有便是唐朝的一些读书人,在官吏方面不满意,就想要参军,期望在战役之中树立功名。王昌龄的生平咱们知道的不多,他应该到过边塞,或许也是由于在朝廷里官吏不满意,期望有一个树立功名的时机。
坐落宁夏银川市境内的三关口土夯明长城(无人机相片)。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咱们回来接着看王昌龄的七言绝句《参军行》四首诗。一般以为在王昌龄的边塞诗中最好、最有代表性。先念一下:“烽烟城西百尺楼,傍晚独坐海风秋。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”第二首:“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。”第三首: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眺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第四首:“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。”这个谷字不念gǔ,念做yù。咱们说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好。怎样好?便是我方才说的,七言绝句以抒发为主,情形交感,情形相生,带着一种兴发的效果。所以王昌龄的诗,现象跟爱情结合得很好。
“烽烟城西百尺楼”,先说烽烟城。古代战役假设要发警报,夜里就点烽烟,用木柴烧火,你远远就看见火光。假设是白日,有很大太阳,火光看不清楚,就点着狼烟。所以晚上是焚烧,白日是点烟。点烽烟跟狼烟的地点,便是烽烟台。边远当地履行点烽烟警报的一个戍守地点。
“烽烟城西百尺楼”,那百尺的楼房,那眺望戍守的楼房,整句话就出现了一个画面,带着边塞的特征。不光如此,你看我念的时分,没有念bǎi尺楼,念的是bò,由于这是一个入声字。一般咱们讲诗仅仅讲文字含义,这个含义有时分是固定的。但是跟含义结合在一同的,还有许多元素,它的声响也传达出一种力气,这是我国诗很重要的一个要素,特别是七言律诗跟绝句,所谓近体诗,重视声谐和韵律。我国的诗篇,从周朝开端,说国子,国家的学子、学生,入学今后,就要学讽咏跟诵读,所以我国古典诗的传统必定是重视诵读的。前几天跟班上学生评论,讲到我国跟西方传统的不同。我国诗篇的传统,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特别重视感发。而西方古代那些希腊史诗,是重视记叙。而我国一开端重视的是抒发的传统,重视的是感发。这种兴发的传统,跟我国重视讽咏、诵读的传统是结合起来的。它感发的力气,除了文字的意思,还有一部分要从声响传达出来。
这个真的很美妙,很难讲。从声响传达,已经有固定的平仄方式了。但是你要知道,同样是平声,有阴平,有阳平。同样是仄声,有上声,有去声。同样是去声,有沉默的声响,有撮口的声响,有开口的声响。同样是发声,它的声母是不同的。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、多层次的、多方面的、很美妙的结合。
杜甫的诗之所以特别好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便是杜甫把声响感发的力气结合得特别好。杜甫是重视诵读的,他说“新诗改罢自长吟”,他的创造是伴跟着声响一同出来的。我自己作诗的时分,也是伴跟着声响作的。我当然也想它的意思,但是我写的时分,是伴跟着声响,并且常常一边作一边吟的时分,它自己会跑出来的。杜甫他真是懂得诵读,他这方面有利益,他诗篇里的声响就带着感发的力气。每次只需读杜甫的诗,我就情不自禁地、就兴起来一个诵读的调子。它就逼得你,便是要开口把它念出来,才干够传达感发,这是很美妙的一件事。
20世纪60年代,美国梅祖麟和高友工两位教授,写过一篇论文讲杜甫的《秋兴八首》。那是由于我写了本《杜甫秋兴八首集说》评论《秋兴八首》,文字、含义、典故都剖析了,但是没有剖析它的声响。那个时分这本书刚刚印出来,我到哈佛大学去教学,梅祖麟也在那里教学,我就送了一本给他。梅祖麟看了今后,觉得也应该从声响方面来剖析,他就跟高友工联合,写了一篇论文。其实我国文人早就留意到了,我国旧传统批判杜甫的时分,常常就讲声响怎样好,怎样重视双声,怎样重视叠韵。双声是声母相同,叠韵是韵母相同。便是杜甫关于声韵的结合、声韵的感发十分留意。但是我国的文学批判短少理论,而梅祖麟是一个言语学家,所以他就用言语学的办法,把杜诗里边声母跟韵母很细心地剖析了,就发现杜诗中,声母跟韵母有合作的、相互照应的联系,杜甫或许自己不自觉,他仅仅自己诵读这样写,却发生了某种效果。
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之所以好,是由于有爱情、现象、声响。“烽烟城西百尺楼”,不光形象上很高,并且声响上有一种很激动很激烈的爱情。“傍晚独坐海风秋”,一个人站在城楼上。傍晚独坐,边塞靠海的当地,海风吹来,是秋天。而海风秋,海,h是开口的,向外的;风的韵母是eng。一个是声母的打开,一个是韵母的雄壮健壮。王昌龄的诗,没有很深入的意思。烽烟城西有百尺高的戍楼,守城的战士傍晚一个人孤单地坐在戍楼上,到了秋天,荒芜的、广阔的海风一阵阵吹来,意思当然也很好,但是真实使王昌龄诗好起来的,是结合了声响的力气,是声响传达出来的感发的力气。“烽烟城西百尺楼,傍晚独坐海风秋”是以现象为主。“更吹羌笛关山月”,人的爱情开端移入了。谁吹笛,当然是人吹笛。吹什么曲子,关山月的曲子。关山月是离其他歌曲。人看到明月的时分,就怀人怀乡,所以是关山月。“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”他说听到羌笛,写了关山,吹了关山月这首离其他曲子。“无那”便是无法,我百般无奈,我想起了金闺。金闺便是在家园的妻子。所以就引起我思念妻子、思念万里以外家园的边愁。“无那金闺万里愁”,便是在边塞的征夫,思念家园妻子的愁恨。
游客在旅游阳关烽燧遗址。新华社记者马宁摄从前有一首十分盛行的歌曲叫做《十五的月亮》,这首歌歌词不错,曲调也很好。所写的也是边塞诗征夫思妇爱情的一种,跟古代彻底不相同。说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也照在家园,你为了保卫祖国,在前哨作战;我在后方,服侍你的爸爸妈妈,保持家庭日子,你的劳绩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,这是古人从来没有写过的,这是现代的认识,所以你看,现代认识就融入征夫思妇的歌了。
还有一首盛行的歌《血染的风貌》。这首歌是很悲痛的、很悲凉的,跟所爱的人离别:假设我倒下不再起来,我期望你不要为我悲痛,祖国的旗号上有我血染的风貌。便是说我抱着必死的决计,或许死在战场上,或许永久不会回来,可我是为了保卫祖国,祖国旗号上有我血染的风貌。你要知道这种爱情,是古今所同的。咱们看王昌龄的诗,他也会这样写。
咱们现在看第三首,就写出了一种“血染的风貌”。“青海长云暗雪山”,在青海,雪山上有一片昏暗的长云,长云便是大片的阴云。阴云把青海的雪山都遮暗了,这样荒芜、这样惨白。“孤城眺望玉门关”,我站在戍楼上,远望玉门关。玉门关是关内到关外的必经之路,我从玉门关出来,哪一天才干从玉门关回去,能不能从玉门关回去,我不知道。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,我在边塞作战这么多年,通过千征百战,铠甲上从前铺满黄沙,把我金属的、钢铁的铠甲都穿透了。他在边远当地全部的劳累、风险,都用这7个字体现出来了。所以你看那种语码,那种言语精华的效果。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,不把楼兰打败,我必定不回去。便是说,誓死保卫国家。这是王昌龄的诗,总而言之,他的爱情跟现象的结合得好,声响也好。(未完待续)
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严重托付项目“‘中华诗教’与优异传统文化的传承”(项目编号:18@ZH026)的效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