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记】本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情况敞开沟通交游30周年。30年来,两岸人员交游和经济、文明、社会联络到达史无前例的水平,为两岸关系平缓、改进与平和开展奠定了根底。两岸同胞在30年的沟通交游中,既一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开展进程,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。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是曩昔30年来“两岸一家亲”的见证者、亲历者和推动者,仍在为推动两岸关系平和开展、完成祖国平和一致进程而尽力。
【李瑞河简历】1935年出世于台湾南投县名间乡,茶农子弟。1953年(19岁)由茶农变为茶商,跟从父亲在高雄冈山开办“铭峰茶行”。1961年(27岁)单独创业,在台南创立“天仁茗茶”。1968年(34岁),天仁茶业有限公司建立。通过30年斗争,具有17家天仁关系企业,总资产一度超越40亿元新台币。1990年(56岁),作业正派顶峰,遭受金融危机冲击,旗下“天仁证券公司”亏本30亿元新台币。作业归零,人生差一点走到止境。但诚笃守信,勇于担任,一肩扛起悉数职责,变卖家产偿还债款。1993年(59岁),年近花甲,从头动身,挑选到祖国大陆再次创业,兴办“天福茗茶”,以求“西山复兴”。8年后(2001年,67岁),重掌台湾天仁集团帅印,成为两岸两个最大茶业集团掌门人。18年后(2011年,77岁),天福茗茶在香港上市。期间,连续兴办天福茶博物院、天福茶学院、“唐山过台湾”石雕园等,享有“两岸茶王”、“世界茶王”称谓。李瑞河的终身,发明了茶的美丽神话,谱写了回肠荡气的人生传奇。
天福集团兴办人李瑞河先生在其83岁生日当天,承受我国台湾网记者专访。
记者:何建峰
在我国大陆,天福茗茶的知名度或许高过其兴办人李瑞河;但知道李瑞河的人,必定可以被他丰厚的传奇阅历,被他一叶入魂、人茶融一的境地,被他爱国爱乡的浓郁家国情怀所感动。
200多年前,先祖从福建漳浦迁居台湾南投,代代以种茶为生,到李瑞河已历经7代,但清贫仍旧。或许,这是促进他“变种茶为卖茶,变茶农为茶商”的内涵动力。
1960-1980时代,台湾经济起飞,钱淹脚目、荣华富贵,李瑞河由茶发家的作业一举冲天,但“行外人干行内事”的测验却也让他输得落花流水、悉数归零。
1993年,年近花甲,跨过海峡、西山复兴,李瑞河回到祖国大陆二次创业,兴办天福集团。20多年间,在大陆建成9大首要出产基地、12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店,还兴办了全球最大茶博物院、全球首家茶专业高等院校,以及多个茶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。天福茗茶的企业品牌、文明品牌,已随同缕缕茶香家喻户晓。
83岁生日当天,李瑞河厚意地说,咱们国家花了六七十年时刻完成了从“站起来”到“富起来”再到“强起来”,自己不只是见证者,也是参与者。他期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两岸一致;期望家园台湾未来可以成为全我国人的“桃花源”,那里充溢人情味,那里安靖、文明、热心……
青年完成志愿、中年破产
——成功的荣耀整体同享,失利的职责我肩独担
1945年台湾光复时,李瑞河11岁。大约也是这个时分,他就得在自家茶园茶树的空隙中牵牛耕地,种些地瓜。在更小的时分,他与祖母等老一辈劳动于茶园,采茶时节为父亲、叔伯们送茶水,摇晃着小身板吆喝着“咱们来吃茶喔!”
传统农业社会,人们是朴素的,但更是清贫的。李瑞河的父亲18岁、母亲17岁时成婚,第二年生下了他;尔后多年间,爸爸妈妈连续为他带来了3个弟弟、5个妹妹。“农业社会需求人啊,所以年青小伙子要早成婚娶媳妇、早生几个孩子来帮助种茶做茶。”
他还明晰记住,小时分全家人的柴米油盐都要仰仗茶叶,但台湾光复后的几年,由于久经战乱和日本殖民当局控制的剥削,老百姓日子窘迫,茶叶卖不出去,到春节了家里还堆积着五六百斤。
“种茶叶一年,辛辛苦苦,没人要的话,还不如种地瓜,最少能果腹啊!”十几岁的李瑞河向父亲主张,去台湾南部城市开茶叶店,只需开门经商,就能“日日进财”。1953年,19岁,李瑞河在高雄冈山开办“铭峰茶行”,“日日进财”四个大字被他写在了门上。
李瑞河并没有像父亲相同很早成婚,这与他的家庭条件有关。与他一同服兵役的战友们陆连续续都成婚了,26岁的他却仍然打着“光棍”。经人介绍,李瑞河鼓起了勇气登门向“有钱人家”提亲。这家人的女儿,也便是后来李瑞河的老婆,父亲是高雄县议员,娶了两房,生了11个孩子。
“我年青的时分很帅的,我老婆对我形象很好!”这给了李瑞河底气,但其时与准岳父的对话仍是难免让他脊背冒汗。“岳父问我家里几个孩子,我就说兄弟4个;他又问有没有姐妹,我只好如实说还有5个妹妹。这时,岳父的脸色一会儿变了!”李瑞河察出端倪,怕是岳父觉得他家孩子多,条件欠好,就灵机一动回应道:“我家代代种茶,现在高雄开茶叶店,将来兄妹9人一人开一家,就可以组成茶叶公司,把您女儿娶曩昔就可以做老板娘了!”年青人的气魄感动了岳父,李瑞河成功“骗婚”。
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,李瑞河并非信口开河,他的茶叶店果然开了许多家。“从60时代到80时代,这三十年间,两蒋时期,台湾节衣缩食,经济生长很快,为后来的昌盛打下了根底。也是在这一进程中,咱们有钱了就乐意消费茶叶。我碰上了好的机遇,渐渐做起来16家的相关企业,每一家都在赚钱。”李瑞河的店肆在岛内遍地开花,连续兴办了天仁茶厂、天仁茶园、陆羽茶艺中心等,40亿元新台币规划的“天仁集团”应运而生。当年夸下海口的许诺,得以完成。
在阅历三十多年的经济腾飞后,台湾反常昌盛的股市,让好胜心强的李瑞河有了新的主意。“其时连到菜商场买菜的老太婆,路过证券公司买一张股票,第二天卖掉就能赚钱。全民都在炒股。”李瑞河回想说,1988年8月8日上午8时8分8秒,包含他在内的8位董事,一同为“天仁证券公司”剪彩。但让他预料不到的是,这一连串8个“8”,非但没有带来发财好运,却隐伏危机,成为他作业与人生的转折点。台湾股价指数从1988年头2000多点,一路涨到“天仁证券”开幕时的八九千点,之后更是在1990年2月12日攀上12682点的峰值。但尔后,股市扶摇直上,当年9月重回2000多点。加上天仁证券“丙种垫款”的违规操作,总计亏本30多亿元新台币。
“作业发生后,我以为是在做噩梦,噩梦醒后就会没事。”李瑞河坦言,其时他把自己关在一栋高楼第8层的房间,想过跳楼自杀,但一边是有许多股东、出资人的亏本需求他去处理,一边是如若自杀不成反倒为家人亲朋徒添担负,“我有必要要以负职责的情绪来面临,成功的荣耀整体同享、失利的职责我肩独担,我甘愿做一个清清白白的贫民。”李瑞河变卖悉数工业,终究把债款处理洁净了。
便是这样一个成功商人,败在了虚无缥缈的股市上。“失利的真实原因是咱们外行,我好胜心强,没有危机意识。做茶叶或许其他职业或许可以,但金融职业真不是那么简单,隔行如隔山。”
1990年,李瑞河把一辈子挣的钱都赔光了。尔后两年,他“沉寂”商海。
每一位台商背面,都有一段值得娓娓道来的故事,都有一种值得感佩的斗争精力。而李瑞河在祖国大陆的创业史,不只极具传奇色彩,更犹如其所运营的茶业相同,令人耐人寻味。(图片翻摄自天福集团宣传册)
西山复兴、茗扬世界
——祖国大陆创始作业第二春
实际上,在因天仁证券亏本破产前,在作业最昌盛的时分,李瑞河就一向想着“安身台湾、胸襟大陆、放眼世界”,屡次把目光瞄向了海峡西岸的祖国大陆。两岸敞开省亲后的第二年,1988年,李瑞河自己或指使企业高管带队屡次赴大陆调查出资环境。
李瑞河赴大陆出资的意向,惊动了台湾当局高层。李登辉为此“召见”李瑞河,以“酷爱台湾”的名义,当面要求他不要“西进”,应该“南向”。从商人的视点考虑,假如“南向”可以赚钱也未尝不可。但后来的实践标明,这条路底子走不通。“我到东南亚调查了一遍,发现喝茶的人不多。”李瑞河说,“茶是我国人的‘国饮’,大陆人口12亿,三山五岳,茶类种类许多;东南亚华人最多的越南,也不过600万。”他以为,去东南亚做其他职业是否成功尚属不知道,但做茶业必定会“完蛋”的。
李瑞河表明,阅历“天仁证券”危机后,他比较好的挑选只剩下两个:一是挑选退休,脱离伤心肠,去美国养老;二是挑选痛定思痛,从头创业,再次站起来。不服输、不抛弃的性情使然,李瑞河挑选了在大陆创始作业第二春的决议,“假如要从头复兴来的话,我就只能挑选祖国大陆,这已是我仅有的生存之道。”
其时,台湾当局对立台商到大陆出资,茶叶被列入约束类。在老友江丙坤(下一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)主张下,李瑞河成功申请了美国绿卡,以外国出资者身份绕过台湾当局的约束。
来大陆后,李瑞河起步于福州市优山茶场,这是1972年建场、由福州农垦局主管的国有农场。场部设在630米的山凹处,总面积1万多亩,茶叶1200亩。两边议定进行协作,出产照常,出售则由李瑞河团队担任。他建立的新公司,取名“天福”,即“天仁”的“天”加上“福建”的“福”。大旗既树,天福的作业从此奠基展现雄图。
优山茶场的老职工清楚记住,李瑞河是全场最繁忙的人,常常在榜首线监督,有时在茶厂内操作,有时开着拖拉机巡视,教职工怎么采茶、制茶。花甲之年的李瑞河,好像回到青壮年,他的规范装扮是穿一件宽松衬衫,头戴斗笠,肩批汗巾,风风火火奔波于茶园,劳动在车间,地地道道成了一名普通农人、熟练工人。或许,他的职工们其时并不知道,这曾是一位身价数十亿、叱咤台湾商坛的大老板。
李瑞河起先的方案是,在大陆种茶、制茶,使用相对低价的本钱优势外销到日本、台湾等地。但后来的失利,让他改动战略,转型内销。阅历告知他,大陆茶业产销方法50年不变,归于传统形式,缺少竞争力;引入台湾天仁茗茶的服务和出售风格,应能十拿九稳。“假如不转型做内销,外销又没有出路,天福只能束手待毙。”
1994年的劳动节,李瑞河在福州市开了榜首家天福茗茶直营店,榜首天的营业额69元,赚的钱连人职薪酬都不行。但他坚持以为,只需茶叶的质量好、包装好、门面好,还有服务情绪好,总会赚钱的。接下来的两个月里,他又在福州开了2家店,漳浦店一起试营业。
尔后,李瑞河只用了5年的时刻就完成了10年开100家天福茗茶直营店的方案。迄今,天福集团在大陆建成9大首要出产基地、12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店,还兴办了全球最大茶博物院、全球首家茶专业高等院校,以及茶叶食品公司、茶具公司和多个茶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。1997年美国温哥华APEC、2001年上海APEC、2005年韩国釜山APEC、2009年新加坡APEC、2014年北京APEC均选用天福茗茶作为指定用茶或馈赠礼品。外界冠之以“两岸茶王”、“世界茶王”名衔,美国林肯大学还颁发他声誉博士学位。可以说,天福茗茶的企业品牌,已随同缕缕茶香家喻户晓、茗扬世界。
李瑞河在大陆怎么运营天福,怎么获得巨大成就的进程,在《李瑞河传奇》一书(世界华文出书社出书)中多有胪陈。正如我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该书序文中所说,“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志气魄,将‘困难’两字逐出他的脑际。他任人唯贤,用心训练干部,适才适所,化除歧见、型塑联合,广纳全国英雄好汉为茶作业开展、茶文明宏扬,一同打拼。一路创下许多不可能的奇观,作业地图也因此拓及教育范畴,就像当年黄埔建军般培育茶界斥候,为缔造21世纪是我国、茶的世纪做前锋。不管眼光、气魄、胸襟,以及对茶作业永不抛弃的执着,都令人激赏,敬仰不已。”
现在,李瑞河回想往事,轻描淡写地笑着对记者说,“我五十六七岁遭受危机,快六十岁跑来海峡西岸的祖国大陆,人家是东山复兴,我这是西山复兴啊!”
天福集团“唐山过台湾”石雕园内的“开荒”雕像。(图片翻摄自天福集团宣传册)
薪火相传、继往开来
——盼年青一代建议茗风,传达华夏文明
在厦汕高速公路上,交游的车辆离天福服务区5公里外,乘客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巨型雕像。这座雕像名为“开荒”,塑像为30多岁男性,高18米,重600多吨,由390多块漳浦花岗岩雕塑组装组成。开荒者腰间挂着镰刀,双手奋力挥起洋镐,从头顶上向下砸去。而它地点的区域,被李瑞河命名为“唐山过台湾”石雕园。这不由让人遥想,大陆的先人们到台湾,白手起家、披荆斩棘开发土地的开荒精力,也是在提示晚辈们承继其勇于开拓的优良传统和大无畏的气魄,爱惜并进一步发明夸姣未来。
李瑞河回想,在他30年前往复两岸的时分,他的一个大伯就嘱托他回大陆必定要去本籍地看一看。“1988年我跑到福州去找,没找到;1989年才在漳浦找到了,才真的落了根了。”他说,他们的先人当年迁台前地点的那个村子,现在大约2300多人口就有2200多姓李的。后来,连战、吴伯雄、林洋港、江丙坤等人来大陆寻亲,都得到了李瑞河的热心帮忙。现在,李瑞河一年傍边大约有十个月住在福建漳浦,别的两个月回台湾寓居。他说,待在漳浦很舒畅,不管是气候,仍是风俗人情,与台湾南投县并无二致,都给了他“家”的安靖感。
李瑞河的先祖200多年前迁台,历代种茶,日子清贫。阅历了从日据时代到台湾光复,从海峡隔绝到两岸敞开沟通,从作业巅峰跌落到西渡大陆重现光辉,从寻根问祖到久居福建,李瑞河或许更可以体会到“薪火相传”的深意。
天福集团茶博物院内的“薪火相传、继往开来”雕塑。(图片翻摄自天福集团宣传册)
他一手兴办的全球最大茶博物院——天福茶博物院,由主展馆(展现茶的前史及产销情况,世界茶情及天福集团开展进程)、茶道教室、日本茶道馆、韩国茶礼馆和书画馆等5个首要部分组成。博物院大门内的广场上,一座巨大的雕塑引发过客停步仰视。这座雕塑名为“薪火相传、继往开来”,构图为:老牛带着壮牛,拉扯前行;车上坐着一对父子,后边载着叠得很高的茶包;看到已有才能负重担的壮牛,老牛定心肠转过头来,好像在作卸职前的叮嘱;父亲把鞭子交给儿子,脸上宽心的笑脸充溢着对儿子的期望;儿子则满怀决心,预备扬鞭行进。
这座雕塑的构思来自李瑞河少年时的回想。那时,他蹦跳着坐上牛车,伴随父亲运送茶叶。牛车运茶已成为前史,但在李瑞河形象中,是那么的鲜活生动。
全国榜首所茶专业高校——漳州天福茶学院(现名“漳州科技学院”)的兴办,或许是李瑞河饯别“薪火相传、继往开来”最为坚实的一步。2007年9月29日下午,茶学院开端了其创校后的榜首节课,授课人正是李瑞河。其时,全校505名学生,80%以上来自乡村。“我也是农人子弟,在你们这个年岁时,却由于家境贫困,牵强读到初中结业,就出来赚钱了”,李瑞河跟学生们共享,“读初中时,常常交不起学杂钱,忍饥挨饿。升初三时没钱注册,晚上借住在同学家,三天没饭吃。第四天父亲寄钱来了,赶忙去买了一碗阳春面吃,至今还记住那滋味真香。”李瑞河后因由种茶转为卖茶,历经艰苦,凭着诚信和不服输,作业一步步开展。他勉励他的学生们,家境贫寒没关系,这反而可以鼓励咱们愈加尽力,靠自己的双手去发明夸姣的出息。
说到为什么要兴办这所校园,李瑞河说,茶是我国人的“国饮”,至少有3000年的前史,其间蕴含着咱们民族特有的厚重文明和深远才智。而要承继和发扬,不能没有人才。“为了复兴我国茶工业,在全球推行我国茶、宏扬茶文明,咱们决计将天福茶学院办成我国茶业的‘黄埔军校’,为我国茶业的开展培育更多具有理论根底和实践才能的优秀人才。”
2017年该校结业生超越1300人,“每一个结业生可以得到7个就业机会”,李瑞河骄傲地说,在台湾,差不多一半多的结业生找作业很困难。相对于眼下找到不错的作业,李瑞河其实更期望学生们将来作为“茶叶大使”、“平和使者”,可以到世界各地建议茗风,传达华夏文明。
万丈红尘三杯酒,千年大计一壶茶。“我李瑞河何德何能,不是‘富二代’,也不是‘官二代’。我是台湾南投山上一个茶农的儿子。但后来咱们送给我一个‘世界茶王’称谓,以茶会友、广交世界朋友嘛。”
瑞草堂,“金鸡一鸣水先沸,旭日东升茶溢香”。李瑞河先生在福建漳浦县郊外大山深处的居所。(我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)
爱国爱乡、做我国人
——我不是爱台湾太少,而是爱整个我国更多
“我现已抛弃美国绿卡,要做光明正大的我国人!”2009年3月,李瑞河向天福的职工们宣告这一严重音讯。
现在回想起这段往事,李瑞河对记者说,最初实属无奈之举,茶叶被台湾当局列入约束类货品,禁绝“登陆”,他只能以“美籍台商”的身份绕行回大陆出资兴业。曩昔,手持美国绿卡,好像有了“保护伞”,如果出完事,可以跑到美国使领馆寻求保护。但是一路走来,他发现,这“保护伞”底子就没起过效果,却是台胞证更好用,“我有了台胞证这张‘红卡’,何必要绿卡呢!”
从出世到现在,80多年,李瑞河历经日本殖民控制、台湾光复、新我国建立,看到咱们的祖国从“站起来”到“富起来”,再到“强起来”的悉数进程。“祖国大陆改革敞开脚步平稳,实力日益强壮,致力于中华民族巨大复兴,作为一名我国人我感到很骄傲。”李瑞河以为,特别重要的是,近些年来,我国人变得愈加自傲,愈加坚决咱们所要寻求完成的巨大方针。
他说,“全世界正在构成‘哈我国风’,国运盛则茶事兴,现在正是把健康、平和、调和的我国茶推行到全世界的好机遇。”
李瑞河回想,三十五年前,他就愿望“丝路重走一遍”,要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开满“天仁茗茶”店肆。“没想到,三十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‘一带一路’建议,看来总书记是要帮我完成这个愿望了,我的这个‘茶人梦’、‘我国梦’!”
据他介绍,合作“一带一路”建议,天福茗茶未来五年内方案将直营店总数增加到超越5000家,不算现在已有的1200多家,还要新增3800家左右。83岁的李瑞河决心满满,即使只在国内开店,从一二级城市到县城,每个当地开一家,10000万家都不算多。“漳州科技学院茶学院一年结业400个学生,5年就会有2000个,我自己再培育2000个干部,没有问题的!”
不过,由于曩昔二十多年来在祖国大陆的阅历,李瑞河时常被岛内一些媒体冠名“卖台”。对此,他倒显得很沉着,“有人说我不爱台湾,但我是台湾人,我在台湾出世,在台湾受教育长大,我会不爱台湾?!谁不爱自己的家园?!”
他恶作剧说,自己的三个儿子,老迈娶了福建姑娘,老二娶了黑龙江姑娘,老三娶了贵州姑娘,“有人说我‘被统战’了,究竟谁‘统战’谁呢?他们的孩子都姓李啊!这便是两岸一家亲嘛!”
李瑞河坦言,他不是爱台湾太少,而是爱整个我国更多!台湾人来自祖国大陆,台湾茶也来自祖国大陆,“这便是前史,骗不了任何人的。”即使是在商言商,李瑞河表明,祖国大陆13亿同胞,台湾2300万,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,做怎样的挑选,“我又不笨!大陆的商场太大了,只需肯吃苦,多流汗,肯定有报答。”
其实,近些年来,李瑞河一向在静静为台湾青年的开展做策画。天福集团每年都在招引台湾青年才俊,漳州科技学院也在接收台湾学生,合作大陆对台湾青年的优惠政策,他们过来天福,只需实习一年,经查核合格即可开天福茗茶加盟店,两三年内就会完成盈余。“本年我在台北、台中那儿招了16个台湾年青人来天福集团,下一年我方案招100个!”
“其他当地的年青人,要加盟天福茗茶直营店,需求在天福服务十年;茶学院结业的也要五年。台湾青年只需一年就可以!”
李瑞河作为长者,他殷切期望台湾的年青人“走出来”,不要躺在父辈们创设的温室里,“那是在糟蹋生命,糟蹋出息。”他也规劝这些年青人的爸爸妈妈让孩子们出来闯,“别宠坏了下一代。”
对自己家园台湾的等待,李瑞河说,台湾很美丽,不只是日月潭、阿里山、太鲁阁,由于比它们还要美观的大陆景象许多许多,比方千岛湖、九寨沟、张家界,台湾真实美的是人!“台湾人热心、好客、礼貌,这是台湾的本钱,要好好保存。”
他意味深长地说,“台湾真的要与祖国越走越近,交融在一同,发挥自己的专长,就像美国的夏威夷相同,未来可以做全我国人的‘桃花源’,那里安靖、文明、热心……”
采访即将结束时,李瑞河先生对记者说:“时刻快到了!时刻快到了!”(我国台湾网 张玲 摄)
作业从来谨慎,对时刻的掌握精准到以分秒计的李瑞河,在采访将至结束时说:“何记者,时刻快到了!时刻快到了!”这好像又是一个双关语:“你们不要着急,依照祖国大陆现在的开展势头,有中心正确且坚决的对台方针政策,时刻真的快到了!”
记者即将离别,李瑞河老先生叹道,期望自己有生之年,可以看到海峡两岸平和一致,“全国分久必合,时刻真的快到了!”
(注:本文部分材料引证自《李瑞河传奇》,严利人著,世界华文出书社,2011年10月第二版)